华为凭什么!危机四伏到逐光前行

  • 首页
  • 爱游戏体育版app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爱游戏体育版app > 新闻动态 > 华为凭什么!危机四伏到逐光前行
    华为凭什么!危机四伏到逐光前行
    发布日期:2025-04-13 08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    华为研发体系的危机与变革

    在全球科技圈里,华为可是个响当当的角色,经历了许多风雨还是屹立不倒。他们的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说过,“下一个倒下的一定是华为”,这句话充满了他对公司可能面临的危机的深刻认识。

    2016年,在华为的内部论坛上,一篇文章《华为到了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》引起了轩然大波。文章指出了华为软件开发中的一些问题,比如专家不写代码,全靠PPT升职;开发者晋升困难,人才流失严重;一线开发人员被多个领导指挥,流程复杂,只能加班加点赶工。

    那时候,华为的手机业务已经做到了中国市场第一,年收入达到了5200亿,相当于当时BAT(百度、阿里、腾讯)三家总收入的两倍。任正非认同文章中的观点,但他认为“炸掉”这个词太激烈了,他主张采取逐步改进的方式。

    华为的崛起与改革

    回想当年,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通信市场基本上被爱立信、摩托罗拉这些国外的大公司把持着,那时候的大哥大(手机)贵得离谱,1G网络也是他们说了算。

    1994年,华为决定自己干,喊出了“别人靠不住,自己杀出一条血路”的口号。为了增强团队实力,任正非鼓励员工说:“想要进步就得豁出去,要有英雄带头冲锋。”于是,一大批工程师聚集到深圳,华为迎来了人才的黄金期。

    不过好景不长,很快就出现了管理混乱、研发和市场脱节的问题,产品的按时交货率只有50%,远远不如同期那些国外大公司的94%。

    到了1997年底,任正非下定决心进行改革,决定向IBM学习管理。虽然IBM开出了20亿人民币、为期五年的天价课程,任正非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。

    他认为,虽然IBM的主要业务和华为不一样,但它们在硬件领域的经验很丰富,而且有过成功的改革案例。回国后,任正非写了相关的文章,提出了华为的发展要以服务客户为基础,培养前线能打硬仗的“狼”和后方统筹管理的“狈”。

    1998年,50名IBM顾问进驻华为,任正非还抽调了300名骨干配合,甚至把半层写字楼都装修成了IBM风格。

    改革过程中,华为遇到了不少挫折。中国从1G向2G转型的时候,华为错过了国内电信市场的很多订单;华为原本看好的接班人李一男离开了,成了竞争对手;任正非的母亲因车祸去世,他本人也经历了两次癌症手术,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症。

    华为转型与发展

    2003年,华为内外交困,任正非决定把公司100%的控股权以75亿美元卖给了摩托罗拉,结果因为摩托罗拉高层换人,收购泡汤了。

    华为做手机业务也是一波三折。一开始,任正非坚决不让公司做手机,他押注GSM技术,但没拿到订单。相反,中兴靠小灵通技术和TCL做手机代工赚了不少钱。

    到了2002年底,华为业绩首次下滑,任正非才同意做手机,并投入了10个亿。2003年11月,华为终端公司成立了。后来,华为实行轮值CEO制度,学了IBM的管理经验,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华为利用供应链优势,把小灵通的价格降到300元,打败了竞争对手UT斯达康,后者因为亏损严重,慢慢退出了移动终端市场。

    在国际竞争中,任正非发现光靠学习外国是不够的,提出了“知本主义”,就是重视能力和创新,不搞关系那一套。2009年,华为成了全球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,但在内部会议上,高管们指出,专利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好,华为还得向西方巨头比如高通支付专利费,每年得付2亿美元。

    智能手机的崛起与国产品牌的腾飞

    2007年,苹果为了找一个能解决iPhone塑料屏幕容易刮花的供应商,中国深圳有一家公司因为制造能力强,一下子就被挑中了。这家公司后来推动了智能手机的黄金时代,也帮助中国的手机产业链迅速崛起,为华为、小米这些国产手机品牌的发展打下了基础。

    2010年,iPhone 4发布了,雷军那时候成立了小米,主打的就是性价比。同时,任正非在三亚开了个会,决定华为手机要从低端的贴牌生产转向自主高端品牌,目标是成为世界第一。

    华为手机业务的崛起

    2011年,任正非把华为手机业务交给余承东打理。余承东那时候挺拼的,用社交平台当宣传阵地,但一开始华为手机业务并不顺利。华为当时为了做薄手机,搞了个“艾菲尔”项目,结果太注重轻薄了,导致手机的外观和性能都不行。后来重新设计的华为P1虽然用了自家的海思芯片,但还是有问题,比如发热严重、运行慢,销量也不好,甚至有14家欧洲运营商不干了,取消了他们的定制机业务。

    尽管华为在自主研发芯片的路上遇到了不少挫折,任正非还是坚定地支持余承东,坚持要走自研海思芯片这条路。他知道,虽然靠高通芯片能暂时解决问题,但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自主研发芯片才是华为的长远战略。

    到了2012年底,华为发了125亿年终奖,但任正非和余承东一分钱没拿,任正非给了余承东一个飞机模型,意思是“从零开始再出发”。之后,海思芯片不断升级。2014年,麒麟910问世,解决了手机功耗问题;2019年,麒麟990系列出来,5G性能非常出色;2020年,麒麟9000发布,帮助Mate40系列卖出了超过3000万台。

    华为麒麟芯片重生

    不过后来华为被制裁了,麒麟芯片的生产受到了影响,只能去买高通的4G芯片。但是华为没有认输,2023年麒麟9000S又回来了,Mate60系列卖了超过1400万台。到了2024年,麒麟9010助推出Pura70系列,销量也超过了1000万台。2024年11月,麒麟9020发布了,余承东宣布Mate70系列的芯片实现了100%国产。

    华为手机国内外市场双线出击

    2024年,华为手机卖了4600万台,在国内市场占了16%的份额。重新拿下国内市场后,华为开始往外扩张,他们的首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 非凡大师在吉隆坡亮相,新款折叠屏手机Mate X6的广告牌也出现在了不少地方。尽管遇到了不少困难,华为一直在努力探索,对全球的通讯和科技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